发布日期:2025-04-12 22:06 点击次数:136
如果询问AI“是谁最早使用了海上锚雷?”AI的回答是:“海上锚雷最早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由俄罗斯大规模使用。(这里需要注明配资杠杆平台有十倍杠杆吗,询问AI是分国内与国外,如果是国内则有不同版本。咱们只讲现代意义上的锚雷。)
哦,的确如此——第一批俄罗斯锚雷对敌人进行的“工业化试验”确实发生在遥远的1855年。当然,在此之前也有漫长的发展过程。如果非常简要地讲述水雷技术的发展历程的话……
早在1807年,俄罗斯海军学员学校的教官、上校伊·伊·菲茨姆就进行了最早的水下火药爆炸试验。说实话,他其实根本不是什么伊万·伊万诺维奇,而是出身萨克森的约翰·戈特洛布·菲茨图姆·冯·埃克施泰特(Johann Gottlob Vitzthum von Eckstädt)。
有恶意的流言说他是共济会“鹈鹕”分会的成员,鹈鹕在共济会教义中其代表自我牺牲,提醒人们要追求更高的美德……(也许我们不该害怕“这个词,毕竟最初理念是光明和纯洁,其核心思想是探索存在和世界的奥秘、努力改善世界,而不是……)不过,暂且不扯远了……
菲茨姆上校从岸上引爆了世界上第一枚海底火药雷。引爆方法是点燃一根皮管(类似后来比克福德导火索的原型)里的火药,这条管子连接着岸上的引爆装置与水雷本体。那么这些试验的意义何在?他的目的又是什么?
展开剩余93%他成功地证明:水并不会阻止爆炸能量的传播。
后来,正是菲茨姆提出了利用电力引爆水雷的设想,但他没能亲手将这项技术变为现实。
至于“比克福德导火索”的发明功劳,则属于威廉·比克福德(William Bickford)——1831年,他申请了世界上第一个安全导火索的专利,并确立了其制造工艺。而在俄罗斯嘛,“你就算申请了专利,也还是只能拿到……‘特许’权”,(当然也说不准,也许啥都拿不到)。
1812年10月,另一位俄罗斯科学家P·L·席林(Paul Ludwig Schilling von Cannstatt)进行了首个使用电流点燃水下火药装置的试验。他是俄罗斯服役的德裔退役军官之子,来自雷瓦尔(今爱沙尼亚塔林)。
1803年,他辞去军职,进入外交部担任翻译(第十等级官职)。在1812年之前,他在慕尼黑的俄罗斯外交使团任职。他的继父卡尔·雅科夫列维奇·比勒是当地的俄国公使。他常去慕尼黑科学院成员聚集的“博物馆”场所,并于1810年参与了解剖学家泽默林的“电解电报”实验——他后来将这个装置带回了俄罗斯,并在1812年秋天向亚历山大一世展示。
萨穆埃尔·托马斯·冯·泽默林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德国科学家、医生和发明家。他于1809年左右提出并展示了一种非常早期的**“电解电报”(electrolytic telegraph)原型系统,这可以被认为是最早的电报系统之一**,虽然与后来摩尔斯电报不同,但在当时属于极具开创性的尝试。
萨穆埃尔·托马斯·冯·泽默林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德国科学家、医生和发明家。他于1809年左右提出并展示了一种非常早期的**“电解电报”(electrolytic telegraph)原型系统,这可以被认为是最早的电报系统之一**,虽然与后来摩尔斯电报不同,但在当时属于极具开创性的尝试。
那时,他刚刚回到俄罗斯,满怀梦想(尚未领略当时俄国现实的骨感)。
在他的实验中,火药被一种他自己设计的炭电极引信点燃——当电接通时,两根碳电极之间产生火花……这就足够了,因为使用的是火药。
保罗·路德维希·席林·冯·康施塔特(П.Л. Шиллинг)
保罗·路德维希·席林·冯·康施塔特(П.Л. Шиллинг)
他向俄罗斯军事部提交了自己的发明,但……(没被采纳)。不过他的**“远程引爆”**水雷实验成功了。禁卫军工兵营继续开展他在电引爆方面的研究,但这事儿一年后也被搁置了一阵子。
因为他随军参加了1813-1814年的对外远征(军衔为副骑兵上尉),在第三苏姆骑兵团服役。1814年因作战英勇获颁圣弗拉基米尔勋章(缎带版)和刻有“为勇敢”字样的佩剑。在巴黎期间,他与法国东方学家交往密切,并开始研究东方古籍。他也在巴黎加入了共济会,之后一直到1815年,他还是彼得堡“真理之彼得”分会的成员。
1830年,他出发前往一次遥远的探险(他的朋友普希金也想参加),直到1832年才返回。
1832年,他成功引起了尼古拉一世对其海雷研究的兴趣,并在皇帝面前重现了他1812年的实验。
尼古拉·帕夫洛维奇比他的哥哥亚历山大显得更有远见,于是下令拨款继续试验。
1837年7月25日(公历8月6日),席林在圣彼得堡一次失败的手术中去世,葬于斯摩棱斯克路德公墓。但他的事业并未中断。他的水雷构想得到了**卡尔·安德烈耶维奇·希尔德尔(Карл Андреевич Шильдер)**将军的认可和继续发展。
从1831年到1854年,希尔德尔担任波兰王国驻军工程兵总指挥(1833年10月11日被任命为工程总监兼皇帝副官)。他在工程攻击与防御战术及新技术方面表现活跃。
1839年10月5日,他上书请求皇帝批准成立**“水下实验委员会”**,以便他更系统地进行水下潜艇、“勇敢号”蒸汽艇、炸药火箭与水雷等的实验。
世界上第一艘全金属潜水艇是由康斯坦丁·安德烈耶维奇·希尔德(К. А. Шильдер)设计的,试验于1834年8月29日在涅瓦河上游进行。这艘潜水艇配备了一种特殊的武器系统:安装有水雷的鱼叉,用以刺穿敌舰装甲,然后从安全距离引爆水雷。此外,潜艇上还装有可调节方向的火箭发射装置。该艇通过四名船员手动转动四个螺旋桨推进,艇内也安装了类似潜望镜的装置,用以观察水面情况。试验中,潜艇的速度达到了大约0.7公里/小时。
沙皇尼古拉一世和其顾问对该装置表示赞同,批准继续对该机器进行改进。
那么,什么是“Отважность”(意为“勇敢号”)?这其实是希尔德潜艇的“母舰”或“搭载平台”。
1839年10月19日,根据工程兵总监的命令,希尔德收到通知:皇帝陛下已经批准其提案。获批速度如此之快也很好理解——希尔德是皇帝的副官,深得皇帝器重。
试验过程非常壮观。在尼古拉一世亲临现场的情况下,由希尔德亲自指挥,从潜艇上发射了数枚四英寸的燃烧火箭,成功摧毁了几艘锚定的帆船靶船。设计与计算工作由工程少尉德米特里·谢尔巴乔夫负责,武器部分如杆雷和火药火箭由炮兵少尉帕维尔·科瓦列夫斯基负责,电气点火装置由少尉莱昂蒂·别姆负责,通风装置则由发明家亚历山大·萨布鲁科夫将军提供。
说实话,这纯粹是天马行空的幻想作品罢了。一艘靠人力划动螺旋桨、最快时速只有0.7节的潜艇,实在是……(不方便表达)。据说那艘“勇敢号”战船真的建造出来了,也确实拨了款。但这不是重点。
1839年,正是由于希尔德这位“梦想家”的推动,设立了“潜艇实验委员会”。该委员会由六位来自工程兵和海军部门的军官以及一位平民——德尔普特大学的教授鲍里斯·谢苗诺维奇·雅可比组成。委员会成员包括:工兵上将帕维尔·阿列克谢耶维奇·科曾、工程兵上将亚历山大·亚历山德罗维奇·萨布鲁科夫、少将彼得·维托夫托夫、海军中将尼古拉·卡津、上校彼得·索博列夫斯基等。坦白讲,大多数成员在科学界并无突出贡献(但薪水照发),相比之下,鲍里斯·谢苗诺维奇·雅可比的科研成果则广为人知。
其实,他也不是什么我们常说的“鲍里斯·谢苗诺维奇”,而是 莫里茨·赫尔曼·冯·雅可比(Moritz Hermann von Jacobi),出生于波茨坦的一个富裕犹太家庭。在那些“梦想家先生们”鼓捣他们的“黑科技”时,雅可比却成功地将他设计的锚雷推进到了实地测试的阶段。
1840年,专门委员会组织了实地试验:在小涅瓦航道上布设了一个由26枚水雷组成、呈棋盘状排列的雷区,然后让一艘载重的小艇顺水漂入。连续引爆了四枚水雷后,小艇被彻底摧毁并沉没。但必须说明的是——这多少有点“作弊”的味道。因为电雷的点火电路是由岸上的人观察目标位置后手动闭合的,也就是说,是靠人眼判断敌舰是否接近来决定引爆的。不过……
同年(1840年),还组建了一支专门的“电雷部队”,由海军人员组成,这标志着俄国海军水雷兵种的正式诞生。与此同时,还有一件事发生了。
1840年10月12日,在奥赫塔河上测试了“外国人”诺贝尔的水雷,该雷炸毁了一艘顺流而下的木筏。诺贝尔的雷采用的是化学引爆装置,这使其成为一种自主引爆雷,与雅可比的电雷系统不同。
关于埃马纽埃尔·诺贝尔(Emmanuel Nobel,阿尔弗雷德·诺贝尔的父亲)那种雷,有一段很有意思的历史。早在1828年,教授К. П. 弗拉索夫就提出了一种雷管:使用两端封口的玻璃管中装有酸液,放在雷体中,外部配有金属触发爪。当年诺贝尔要么是参考了这项发明,要么就是“平行发明”,但他设计的雷使用的原理与之极其相似。
诺贝尔雷的雷管中装有浓硫酸的玻璃安瓿瓶,其外层裹有一层棉布,里面是结晶状氯酸钾。这装置连接着一个伸出水雷顶部的金属杆。当有舰船撞击雷体时,金属杆被撞偏,导致安瓿瓶破裂。
为了在布设过程中保障水雷安全,诺贝尔设计了一个装置:金属杆上套着一个浮子,这个浮子可以在水中自由上下移动。在水雷被放入水中之后,浮子会上浮,从而释放杆的固定装置,使雷进入待命状态。
没有“秘密”雷管的诺贝尔水雷
没有“秘密”雷管的诺贝尔水雷
委员会的结论是这样的:
“通过诺贝尔先生提出的方法……水雷可以在不需要人员参与的情况下,仅通过与漂浮物体的碰撞就实现引爆。”
“通过诺贝尔先生提出的方法……水雷可以在不需要人员参与的情况下,仅通过与漂浮物体的碰撞就实现引爆。”
两年后又进行了新一轮的诺贝尔水雷试验。这一次,委员会的结论更加明确:
“本委员会认为,‘外国人诺贝尔’设计的水雷,其构造方式基于清晰、巧妙地应用并经过实验验证的物理与力学原理,毫无疑问,应特别关注此类水雷的研制。”
“本委员会认为,‘外国人诺贝尔’设计的水雷,其构造方式基于清晰、巧妙地应用并经过实验验证的物理与力学原理,毫无疑问,应特别关注此类水雷的研制。”
那么,沙皇陛下是怎么表态的呢?
“皇上钦定如下:
“皇上钦定如下:
立即一次性支付给该外国人(诺贝尔)白银二万五千卢布,以奖励其将自己关于水雷发明的机密通报我政府; 将其发明移交‘水下实验特别委员会’,并邀请诺贝尔参与该委员会工作。”在俄国,人们习惯写成:“雅可比及其主持的‘研制水雷与爆炸火箭特别委员会’继续开展工作。”不过……雅可比本身在那堆军人中只是个平民工程师。
委员会同时指导和协调了雅可比与诺贝尔的工作。两人在不改变其水雷基本工作原理的前提下,不断改进水雷的结构设计,陆续研发出新的型号。
在1851年的工作报告中,雅可比已经可以写下这样的话:
“考虑到它们对敌人所产生的极大心理震慑作用,水雷堪称最为有效和最可靠的防御手段之一。”
“考虑到它们对敌人所产生的极大心理震慑作用,水雷堪称最为有效和最可靠的防御手段之一。”
在雷瓦尔湾(今爱沙尼亚塔林)完成试验性雷区布设以及所有实验计划之后,1852年,委员会做出结论:
在理论与实践层面,关于水雷的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。
在理论与实践层面,关于水雷的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。
这一切,在三年半之后得到了印证。
1855年6月8日,英国蒸汽护卫舰“美林号(Merlin)”在几艘蒸汽舰的陪同下进行对北航道的侦察,船上载有法国海军中将佩诺与英国海军中将邓达斯。当舰队靠近俄国海岸时,“美林号”舰首突然发生一声沉闷的爆炸。一位目击者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:
“我们的船向一侧倾斜,好像要被眼前突然裂开的深渊吞噬……几秒钟后,又传来第二声爆炸,这次的震动比第一次还要强烈。部分船员慌忙冲上甲板,一时间陷入混乱;舰体侧面出现渗水,横梁和加强筋被炸断,甲板受损,所有桅杆全数折断。整艘船几乎是在奇迹中才得以幸存。”
“我们的船向一侧倾斜,好像要被眼前突然裂开的深渊吞噬……几秒钟后,又传来第二声爆炸,这次的震动比第一次还要强烈。部分船员慌忙冲上甲板,一时间陷入混乱;舰体侧面出现渗水,横梁和加强筋被炸断,甲板受损,所有桅杆全数折断。整艘船几乎是在奇迹中才得以幸存。”
附近的“萤火虫号(Firefly)”护卫舰也遭遇到了类似的**“强烈震动”**,虽然受损较轻,但同样遭到了破坏。
不久后,另外两艘蒸汽舰也接连发生爆炸。水雷的炸药装药量并不大,仅为7到8公斤黑火药,因此这些被炸到的舰只虽然没有沉没,但都必须入坞修理。
但更重要的是,俄国水雷对英法联军舰队水手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震撼与震慑。
能有如此成就,所有功劳全归功于莫里茨·赫尔曼·冯·雅可比(Moritz Hermann von Jacobi)的俄国科学家(也称这鲍里斯·谢苗诺维奇·雅可比),以及那位名叫 伊曼纽尔·诺贝尔(Immanuel Nobel)的企业家(在俄国被称为伊曼努伊尔·诺贝尔),正是他们组织起了俄国本土的水雷生产。
中文译名:莫里茨·赫尔曼·冯·雅可比
身份:19世纪德国-俄罗斯物理学家、工程师,电镀技术和电动机的发明者。
关联领域:电学、应用工程。
中文译名:伊曼纽尔·诺贝尔
身份:瑞典发明家、工程师,著名化学家阿尔弗雷德·诺贝尔(诺贝尔奖创始人)之父。
贡献:在军火工业中改进了水雷和炸药技术。
小伊曼纽尔·诺贝尔(瑞典语:Immanuel Nobel den yngre,1801年3月24日—1872年9月3日),生于瑞典耶夫勒,工程师与企业家,是诺贝尔家族的一员。他发明了制造夹板用的旋转车床。
1827年,与安德烈尔特·诺贝尔结婚。1838年,为了销售他发明的产品配资杠杆平台有十倍杠杆吗,他移居俄罗斯帝国的圣彼得堡,在此定居了二十多年。在圣彼得堡期间,他与其他瑞典移民,成为信义宗圣卡特琳娜教堂的信众。他改良了一款水下爆破水雷,获得沙皇尼古拉一世的注意,因此创立了一间军火供应工厂,获得巨大的财富。尼古拉一世于1855年过世,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结束,新任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大幅削减军事支出,使得他的公司收入减少,遭遇经营上的困难。1859年,将公司交由其儿子路德维希·诺贝尔经营后,他回到瑞典斯德哥尔摩。在斯德哥尔摩的工厂中,他与他的儿子开始研究硝酸甘油的军事应用。1864年,在斯德哥尔摩郊外赫勒内堡的工厂,发生意外爆炸,造成五人丧命,其中包括他的幺子艾米尔·奥斯卡·诺贝尔。
发布于:黑龙江省Powered by 南京配资公司_股票配资入门_股票配资正规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